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风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屡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年),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2-503

简析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诗人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他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志》〔魏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人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计出。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抚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饮酒·十二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明月何皎皎

陆机 陆机〔魏晋〕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