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乐
孟子及弟子〔先秦〕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孟子说:“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注释
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欣赏音乐,名词;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快乐。
不若:比不上。
与众:与大家一起。
简析
此文探讨了个人独享快乐与分享快乐之间的对比。孟子先提出独乐乐和与人乐乐哪个更快乐的问题,齐王倾向于与人分享快乐,认为共享能带来更大的满足;进而深化问题,询问与少数人分享还是与众人分享哪个更乐,齐王选择与众分享,反映了快乐在广泛传播中的增值效应。这段对话不仅体现了分享的快乐超越独享的哲学思考,也映射出与民同乐、与民共享的政治思想。
采绿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涓蜀梁疑鬼
荀子〔先秦〕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圣人传说
佚名〔先秦〕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荀子》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