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吴潜〔宋代〕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呼啸的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此时,正看到栏杆之外,楚地的山峦云雾翻涌,楚江的波涛汹涌澎湃。远方的征帆在树梢的尽头消失,偶尔有野鸟在沙洲边落下。靠近帘钩的地方,傍晚的雨水突然遮空而来。此情此景,仿佛与与《滕王阁序》中唐时的风光无异。
秋意渐深,更增添了几分离别的忧愁,天空高远辽阔,更显得漂泊无依的伤感。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罢了罢了,不去说它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天地虽大但满目的愁绪竟无处安放,正值黄昏时分,那城头的号角,勾起我无尽的愁思,让人的魂魄也为之消散。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宋以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写登滕王阁览景。其中前三句颇有气势,写出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下片重在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前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全词含蕴着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抒发了岁月易老、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愁恨。

创作背景

  淳祐七年(1247年)春夏,吴潜居朝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要职,七月遭受台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当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此词应该为词人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53-1954页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583篇诗文  8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秋夜

道潜 道潜〔宋代〕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张先〔宋代〕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