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诗篇,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此首诗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3-1065

简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古讽今,选取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并加以艺术概括,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误国行为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44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李白〔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消愁 一作:销愁;更 一作:复)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垂老别

杜甫 杜甫〔唐代〕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衰老 一作:衰盛)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怨

金昌绪 金昌绪〔唐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