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佚名〔南北朝〕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
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注释
罗帐:闺房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赏析
诗的第一句“秋风入窗里”,以朴素本色的口语,写出日常生活极为平常的景象。“秋风”这一意象所特具的萧瑟感和时序易迁,给思妇带来的感触是不难想见的。尤其是“入窗里”三个字,仿佛将秋风那股萧瑟寒凉之气也带入了室内,弥漫于整个闺房。虽未明写思妇的感触,但由此引起的凄寂感固可意合。紧接着第二句,仿佛又只是写极平常的风起帐飘的景象。但罗帐的意象本与夫妻爱情生活密切相关,罗帐飘扬的动象,往往更具有这方面的暗示。可是,如今当秋风入窗、罗帐飘扬之时,这个室内却显得分外空寂,往日双方深情蜜意、鱼水谐和的象征物——罗帐,由于人在千里之外,此刻竟成为触景生悲的媒介物了。这就自然引出了三、四二句。
简析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是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秋风吹入窗中的景象,显示出秋风的轻柔和罗帐的飘逸,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念;后两句写其抬头仰望明月,试图通过明亮的月光寄托自己的深情。全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挚,它以秋风和明月为媒介,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相思之情,充满着诗意和美感。
陶母责子
《世说新语》〔南北朝〕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酢 一作:鲊)
代结客少年场行
鲍照〔南北朝〕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